李世民私秘生活全记录 二


  “此计甚妙,咱们马上去办!”
  当即,李世民派唐俭骑快马去龙山,把龙山令高斌廉请到家中。高斌廉素与李世民交好,听说有急事相召,便马不停蹄地跟着唐俭赶了过来。
  进了客厅,只见八桌上摆放着许多金银,黄灿灿,亮晶晶,高斌廉闹不清怎么回事,笑着问世民:
  “二郎搞这么多黄白之物干啥,显阔还是咋的?”
  “听说你和裴寂裴宫监是一对好赌友,经常在一起博弈拼杀。”
  “二郎问这干啥?”高斌廉有些不明白。李世民指着桌上堆得老高的金银说:
  “我想让你和裴寂赌一把,只许输不许赢,把这些金银全部输给他。”
  高斌廉一听更纳闷,摸着后脑勺说:
  “裴宫监这人贪财,这些黄白之物输给他,正中他下怀,咱犯的是哪门子傻?”
  “这你不用管了。”李世民说:“你只跟他说是替我出战就行了。”一听博弈,平日无所事事的裴寂就来了瘾,二话不说,赶到了李世民家中。高斌廉代表李世民和裴寂对阵,两人玩的是六博,即每人六粒棋子,先掷采,后行棋。平日,二人的棋艺半斤八两。今天不知怎么啦,高斌廉老是手臭,下了十局仅赢了一局。半天下来,小桌子上山似的黄金白银,就让裴寂赢了一大半,乐得裴寂哈哈大笑。又下了几局,高斌廉还是输,裴寂心里犯了嘀咕,老拿眼望高斌廉,心说,你今天有点不得劲,是不是拿二郎的钱作贱?
  该是我李氏二郎逞英豪的时候了(9)(2005/1/411:38)
  高斌廉又下了一着臭棋,钱也输得差不多了,数千两黄金,已渐渐入了裴寂的腰包。高斌廉长出了一口气,看着李世民,那意思是任务我完成了。裴寂见状,心下也明白过来了,头伸过去问李世民:
  “二郎可有用我之处?”
  李世民当即把裴寂请入密室,如此这般地密语一番,说了请他帮助的事。裴寂一拍胸脯:“这有何难!这也是咱自家的事,我裴寂如何不办。”
  裴寂提着赢来的金银兴冲冲地回到家。第二天下午,他来到留守官邸,见到李渊,一揖到底说:“感天之功,唐公入狱出狱,有惊无险,且官复原职。裴寂在晋阳宫略备薄酒,请唐公晚上务必去。一来给唐公您压压惊,二来咱俩老长时间没聚聚了,晚上喝完酒,咱玩几把六博,乐呵乐呵。”李渊和裴寂是昵友,平时最能玩在一块。这些日子,自己是有些压抑了,该放松放松了,于是点头答应裴寂。
  李渊处理了一下手头的事务,带上钱九陇等卫士,和裴寂一起,乘车赶往一河之隔的晋阳宫。
  隋炀帝是个骄奢天子,在全国各地修筑了数座宫殿,晋阳宫就是其中之一。自打晋阳宫建好,隋炀帝也没来过三次五次,但晋阳宫毕竟是皇家宫殿,其配备设置,如同长安洛阳的皇宫。宫女、妃子、太监、宝马、御车一应俱全。每年有大量的赋税花在上面。裴寂作为宫监,全面负责晋阳宫的日常管理。
  晋阳宫也分外宫内宫,内宫除了宫殿,还设有库房、御花园等,也是宫妃、太监们住的地方。外宫则是宫监府及羽林军驻扎的地方。进了晋阳宫正门,车却没往左边的宫监府拐,而是按裴寂的吩咐直奔后宫,李渊大惊,扯住裴寂的袖子问:“咱是来喝酒玩耍的,进内宫干什么?”
  裴寂一副无所谓的样子,继续催马夫赶车前进,又对李渊说:“春暖花开,内宫御花园景色正美,我让御厨做了几个菜,咱在那喝酒赏春。”
  望着内宫高大的宫殿和闪闪发光的金黄的琉璃瓦。李渊心中一凛,伸头喝令马夫停车,然后对裴寂道:
  “擅入皇宫,乃杀头之罪,你裴寂莫非陷我于不义?”
  见李渊如此认真,裴寂没奈何,说:“好,好。咱到宫监府喝酒去。其实进了内宫也没什么大不了的。”
  裴寂近水楼台先得月,利用职务之便,让御厨做出最拿手的饭菜,足足有上百道,都是平常尝不到的罕物。酒更不要提了,乃是专供君主的御酒,已窖藏上百年了,乃是汉宫名酒紫红华英和九丹金液。开坛扑鼻,沁人心脾。
  到这个时候,李渊也顾不得客气了,入了席,便开口大嚼,开怀畅饮。不一会儿,便头上冒汗,满面红光。裴寂凑近李渊,嬉笑着说:
  “我前几天在晋祠庙会上买了两名歌妓,歌声曼妙美丽迷人,叫出来伺候一下唐公如何?”
  李渊以酒遮脸,含笑不语,裴寂一招手,果然从屏风后闪出两个如花美人来,一个艳如秋水湛芙蓉,一个丽若海棠笼晓日。一个启开两行皓齿,手打拍子,歌喉婉转,唱了一首软绵绵的情歌,另一个来到李渊的跟前,浑身散发着幽香。李渊抽了抽鼻子,心中一阵乱跳。那美女端起一大觥美酒,兰花指翘着,双手递给李渊,娇滴滴地说道:
  “唐公,请饮下奴家敬的这觥酒。”
  已有七八成醉意的李渊也不推辞,接过酒觥一饮而尽。那女子又斟上一大觥酒端到李渊的嘴边。
  “本,本大人,已,已不能喝了。”李渊摇着手说。
  “喝吧,”美人用手摸了摸李渊的脸,嗲声嗲气地说,“人都说唐公是当世第一大英雄,难道还在乎这小小的一觥酒?”在娇艳欲滴的美人面前,确实不能在乎这点酒,李渊端起那觥酒又一饮而尽……”
  睡了一宿,李渊才缓过劲来,酒也醒了。这真是一个幸福的晚上,眼还没睁开,李渊就笑了。还是御酒好啊,怪不得大家都舍命拼打,想当皇帝,天下最好的玉食美酒莫不入其口啊!
  正品味着,肚皮上有软体东西动了一下,吓得李渊一激凌,伸手猛地抓去——
  只听“哎哟!”一个娇嫩的女声。李渊抬头一看,抓中的是一条洁白的玉臂。两个光溜溜的裸体美女正依偎在自己的身边。“这——”李渊一摸自家,也是赤条条一丝不挂。再一看四周是一顶金黄色的四合宝帐。帐的四角安装着纯金的盘龙装饰物,帐顶是一朵灿烂的黄金制成的莲花。帐的四周嵌着玳瑁,珍珠连缀,流苏为饰……
  “这是哪儿?”李渊一骨噜爬了起来。
  一个温软的身体偎过来,娇滴滴地说:“唐公,这可是皇帝的寝帐,你睡了一晚上还不知道。”
  “那你俩是谁?”李渊已惊得头皮发炸。
  “我俩是宫女啊,伺候唐公可是奴家上辈子修来的福气。”
  居龙床睡宫女,李渊吓得直冒冷汗,摸摸头还在,急忙下床,满处找衣服,一边大叫:“九陇!九陇!”
  贴身卫士钱九陇从外殿疾步而入,说:“大人你起来啦。”
  “谁把我弄这里来的,谁?裴寂呢?”
  “裴宫监正在外面候着。”九陇不慌不忙地说,听话音他并不觉得怎么样。
  “快!快叫他。不,快给我找衣服穿。”
  等胡乱穿上衣服,赶到殿外,裴寂正消消停停地在暖阁中等他。李渊窜过去,揪住裴寂的领子:
  “你我如此交好,为何陷我于不义?”
  裴寂抓着李渊的手,低声说:“二郎近日密聚人马,欲举义旗。”
  “此事可当面计议,让我酒醉入宫,岂不是惹来杀身之祸?”
  “唐公,”裴寂悄声说,“正是裴寂以宫女侍公,才断绝您的后路,若不急急起事,恐此事败露,遇到不测。”
  “竖子,何想出如此馊主意?”李渊整整衣服,恨恨地说。
  “唐公,别再迟疑了。”裴寂又说:“亲朋、故旧皆愿协力以助。如今事急矣,若守小节,死亡即在旦夕,若举义旗,必得大位。”
  “二郎何在?”李渊叫道。
  裴寂一招手,李世民从屏风后走出来。李渊看着他直喘粗气,好半天才定下心来,长叹一口气,指着李世民说:
  “这些天来,我不是不想起事,只是觉得还没到时候。如今出了这档事,只有扯起大旗,一条路走到底了。如今,破家亡身也由你,为家为国也由你了。速派人招回李建成、元吉,通知你妹夫柴绍,便可定夺。”
  见父亲主意已定,李世民异常高兴,跪地磕头:“孩儿谨遵父命!”
  “这宫女侍寝的主意到底是谁出的?”定了大计以后,李渊还念念不忘这档子事。
  李世民一招手,刘文静也从屏风后走了出来。李渊看着他,鼻子里“哼”了一下,说:“你的馊主意还真不少哩!”
  大业十三年(617年)四月。远在河东的李建成、李元吉接到父亲的手谕,即飞马赶往晋阳,同时柴绍也自长安奔来晋阳。这当儿,马邑富豪隋鹰扬府校尉刘武周,杀死马邑太守王仁恭,集兵万余人,自称太守。又领兵攻占汾阳宫,依附突厥,被始毕可汗封为“定杨天子”。其势直逼晋阳,成了李渊一个不大不小的心腹之患。
  在议定起兵的秘密军事会议上,刘文静提出起兵前,为防备刘武周来扰,必须北连突厥,曲节附之,换些马匹,以壮声威。众人表示同意,李渊当即修书一封,云:“现欲举义兵,远迎皇上,复与突厥和亲,如同开皇之时。若能允我南下,请约束部从,勿扰百姓。若仅仅和亲,可得到大量珍宝,请可汗定夺。……”书信送到始毕可汗的手里,可汗掂量再三,对部属说:
  “杨广是个不守信用、杀心极重的人。如果南去将他迎来,他一旦攒得兵力,必然杀唐公而乘机攻我,以报前仇。唐公深明大义,数次欲与我交好,不若封其为天子,为我所用。我也不避寒暑,以兵马以助之。”
  始毕可汗派专使持书信,把这意思传送给李渊。见始毕可汗愿借兵马相助,部将们都很高兴,纷纷说道:“可从始毕之言,一来解其威胁,二来也借得兵马使用。”李渊却迟迟不语,思想斗争很激烈。他沉思良久,方说:“若从突厥之言,向其称臣。兵马未动,先得不臣之罪。师出无名,难以集结各地义兵。万一起兵失败,更无退路,岂不落个国破家亡,骂名千古。”
  刘文静在旁劝解道:“今举义兵,缺的是战马。唐公可复信,只要其马,而不要其兵,如此也可保持名节。”
  李渊仍觉不妥。李世民和刘文静等人商量了一会,又提出一个办法说:
  “若师出有名,不为天下人骂,可先尊今上为太上皇,北取长安,立代王侑为帝,以安隋室。然后传檄郡县,改换赤色隋帜,易以类似突厥的绛白二色,虚应突厥。”
  李渊见实在没有别的好主意,只好答应说:
  “此乃掩耳盗铃,明眼人一下就看破,然时势所迫,只好如此了。”在修书向突厥要马匹的同时,起事的各项准备工作也在紧张地进行着。全国虽然乱得一团糟,但晋阳却多年无战事,要起兵,必须先把民心搞乱,使老百姓更加心离隋炀帝。暗地里,李渊让刘文静伪造了许多敕书,张贴晋阳各地,言隋炀帝要征发太原、西河、雁门、马邑等四郡二十岁到五十岁的百姓全部当兵,再次进攻高句丽,年底之前,所征兵丁必须赴涿郡集中。隋炀帝穷兵黩武,三征高丽,均大败而归,死者百万,“勿向辽东浪死歌”唱遍天下,谁还愿再去征高丽?一时间,太原各郡的老百姓人心惶惶,痛恨隋炀帝,想起事造反的更多了。当时李渊手中只掌握着七、八万士兵,要起义,这些兵力是远远不够的,起兵前,首要的任务就是募兵。太原副留守王威、高君雅作为隋炀帝的亲信,还拥有相当一部分权力,手中也控制一部分军队。招兵如果不通过他们,势必要出乱子。
  这天,李渊在留守府召开军事会议,专门讨论对付刘武周的问题。会上,李渊两手一摊,一脸愁容地对大家说:
  “马邑贼帅刘武周杀死王太守,又据汾阳宫,又被突厥封为‘定杨天子’。我们太原兵少,仓促之间不能捕灭。罪当灭族,如何是好?”
  前次王仁恭、高君雅对付突厥时,吃了败仗,留守李渊差点被解江都治罪,众人尚心有余悸,见李渊又如此一说,都害怕起来。李渊的眼睛单往王威、高君雅的脸上瞅,王、高二人最怕被派出去打仗,遂满脸恭敬,一起拱手向李渊说:
  “唐公英明神武、善于以少胜多,诸事还请唐公多拿主意。”
  李渊摇摇头说:“以少胜多,须在特殊条件下方能行得通,岂能屡试不爽?如今朝廷用兵,动止皆禀告节度。如今贼在几百里以内,江都却远在三千里外,且郡县多为他贼据守,道路险阻,急切之间难以回应。如今若以守城之弱兵,去战巨贼,必难保全,说不定连晋阳也一块搭上。我思考了好几个晚上,都没有好办法。进也是死,退也是亡,到底该怎么办?”
  听李渊说得有理,王威入了圈套,说:
  “唐公地兼亲贤,与国共休戚。如果等待上报的结果,势必贻误战机。如今是为国讨贼,乃正事大事,唐公可以自定主张。”
  李渊却皱起眉头,看着王、高二人说:“由我专权,这样不大好吧。”
  与会的将官纷纷赞同说:“唐公拿主意,目的在于平乱,有什么不好的。”
  李渊装做不得已的样子,说:“那好吧。大家既然把责任都压在我身上,我也就不客气了。当前的情况,没有别的妙策,只有募兵一条了。”
  军事会议上定下了调子。李渊立即命令李世民、刘弘基、长孙顺德在各处设立招兵站,大力宣扬保护太原的意义。十几天的时间,竟也募兵万余人。
  兵多了,人也就有了底气,望着一个个新兵,李渊非常高兴,拤着腰在那里站着,仿佛看见自己率领千军万马扫平群雄,挺进长安,建立帝业。这时李世民走过来,问父亲:“父亲,新兵何处安营为好?”
  李渊看着越来越出息的二儿子,心中喜悦,想起宫女侍睡那档事,觉得儿子还真不是一个平凡的儿子。他看了看李世民,大手一指远处的兴国寺说:
  “勤王之师,不谋而至。此其兴国之地焉。吾李家新兵可于此寺安处。”
  新兵募来,在曾经当过军官的长孙顺德、刘弘基的带领下,日夜操练。为了削弱王、高二人的力量,李渊以工作需要为名,派王威兼任太原郡丞,与裴寂一块掌管军粮,负责军队的供应。又命高君雅去守高阳县,巡守城池。而所募新军的一切事务,均由李世民、刘文静来掌握。
  四月底,突厥始毕可汗果然没有失约,派遣柱国康鞘利赶着战马千匹来到晋阳。康鞘利见到李渊,呈上始毕可汗的书信说:“只要唐公依附可汗,要人要马,可以随意。”
  李渊读完可汗的信,对康鞘利说:“我李渊愿做可汗永远的朋友。人情我领了,代我谢谢可汗。兵我就不借了,一千匹马,我买下一半吧。”
  李渊除掉付了五百匹的马钱,又厚赠康鞘利许多金玉珠宝,以期他能在可汗面前多多美言。众将士见唐公只选五百匹好马买下,以为唐公没有钱了,纷纷涌到留守府,要求用自己的私囊钱买下选剩的五百匹马。李渊对大家说:“不是我不想要那五百匹马,也不是没有钱买。我是怕始毕以马多而贪利,将源源不断送马来让我买。此次只买其半数,是让其知我资财无多,打消其觊觎之心。以后在战场上,只要我等奋力杀敌,何愁没有马匹可用。”
  王威见大张旗鼓地招兵,又买来突厥的许多战马,心下疑虑,怕李渊父子心怀异志,于是派人把高君雅从高阳请来,两人密谋一阵,决定一齐去见主管兵器盔甲的武士彟探探情况。
  见了面,王威就问:“武参军,最近置办旗帜军服的情况如何,是否按隋制统一的规制定做?”
  武士彟奉李渊的密令,向来不显山不露水,平时做出依附王、高二人的样子,见二人问这事,故作诧异地说:“募兵是为朝廷使用,兵乃国家之兵,服色、旗帜当然按国朝颜色、样式定制,不信我打开库房,让二位大人看看。”
  王、高二人见武士彟说得肯定,言之凿凿,无什么可疑处,盘桓了一会,但仍愤愤地说:
  “长孙顺德、刘弘基等,皆为征辽亲侍,临阵脱逃,犯法当死,如今亡命到此,却让他们统兵,分明另有目的,瞅机会非把他俩抓起来不可,审问个明白。”
  武士彟听了这话,心里很着急,表面却假装好意婉言劝道:
  “二位大人忠心为公,遇事认真,可敬可佩。然长孙顺德和刘弘基乃唐公的贵客,若贸然逮捕他们,必然会引起纠纷,恐于大事不利。”
  “这事不能就此拉倒!”王威恨恨地说道,而后与高君雅一起走了。俩人前脚刚走,武士彟就出了门,直奔李府,把王、高二人的怀疑禀报给李渊,并关切地说:
  “王、高二人虽没有多少兵权,但手中仍有兵马和亲信,唐公要多提防他俩。实在不行,要先下手为强啊!”
  留守司兵田德平见李渊大规模地募兵,并向突厥买马,也怀疑其有意图,想劝王威过问募兵之事,但举棋不定,怕事情不利连累自身,于是找好友武士彟商量。武士彟推心置腹地跟田德平说:
  “公为朝廷着想,这本是好事。但讨捕的兵马,均属唐公掌握。王威、高君雅虽是副留守,但却徒有其名。没有多大的作为。你纵使向他们告发,也于事无补。你何必又去得罪唐公,自寻烦恼呢!”
  田德平觉得武士彟分析得有道理,于是将这事压了下来,对李渊欲起兵一事,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佯作不知。太原的局势却越来越紧张,越来越明显,募来的万余新兵均归李渊的亲信所领导,每日操练也不讲对付刘武周的事,宣扬的多是隋室无道、天下兵争的事。晋阳街面上也到处传言李渊将要发动兵变。
  在这种形势下,王威、高君雅渐渐觉出事情的可怕,若李渊起兵,第一将斩他俩的头。密报朝廷已来不及了,远水解不了近渴,现如今只能自己救自己。先下手为强,后下手遭殃。王威、高君雅决定采取非常措施,除掉李渊。
  进入五月,晋阳有两个月没下雨了,庄稼被越来越热的阳光烤得蔫头耷脑的。照陈年老例,将在晋祠设祭祈雨。为了突出祈雨的隆重性,晋阳乡长刘世龙专程赶往王威的府上,请他祈雨那天光临助兴。
  当得知祈雨那天李渊也到场时,一个点子猛然从王威的脑子里冒了出来。李渊募兵买马,磨刀霍霍,反相已露。何不乘此机会将李渊除掉!
  于是王威与高君雅密谋一番,便开始准备兵马了。岂知对此有所察觉的刘世龙已将此事汇报给了李渊。这边李渊也已在晋祠附近布好了亲兵。
  及至祈雨的那天,在李渊的安排下,开阳府司马刘政会突然出现,将一密状呈给李渊。“密状”中称王、高二人引突厥入关。直到这时,王威、高君雅才发觉上了人的圈套。不容分说,已被人五花大绑,押回城中。
  吉时已到,李渊则在刘世龙等人的陪同下,来到前院的祭台,与老老少少一起,向台上的龙王爷献香祷祝,顶礼膜拜,祈望龙王爷能给久旱的大地普降甘霖……
  事有凑巧,刘政会告王威、高君雅勾结突厥入关,第三天,即五月十七日,突厥发数万骑兵袭击太原,其轻骑兵在太原城外,往来驰骋,极为骄横。李渊决定利用智谋使突厥退兵,一来不伤与突厥的和气,二来让突厥看看李渊的实力,让其从此不敢小瞧。突厥来犯,正应了刘政会的“密报”。在对付突厥的军事会议上,分派完各路兵以后,李渊命令道:
  “人告发王威、高君雅勾结突厥,今果然如此,立即将此二人处斩,祭旗出兵!”
  将王、高二人处斩后,单说李渊沉着冷静,命裴寂、刘文静等分别守备太原诸城门。且令城门大开,城墙上不树旗帜,守城将士皆蹲在城垛后面,不许出声。唱一出空城计,以迷惑突厥。空城计毕竟是空城计,为防不测,李渊命李世民率精锐骑兵,乘黑夜悄悄出城,占据险要的地方,一旦太原城有何不测,即从背后突袭突厥。
  为进一步迷惑突厥人,李渊又命部将王康达率所部千余人,黑夜出城,白天入城,大张旗鼓装作援军的样子。
  李渊的疑兵计收到了预期的效果。在城外,虽然发生了一些小规模的战斗,但基本上没有大的战斗。突厥此次来太原,本来是示其威武,并不准备强攻太原,今见李渊有所准备,怕夜长梦多,于是乘夜退兵。
  月光下,但见城外尘土飞扬,人喧马嘶。城墙上的将士们见突厥兵从夜里一直到第二天上午才全部退完。亲眼见到突厥兵强马壮,人多势众。将士们既高兴,又后怕。后怕的是突厥兵终于没来攻城,高兴的是唐公李渊智谋过人。乱世之中,追随这样的人,岂不是我辈的大幸!
  上午,李渊正在留守府和文武官员议事,城外埋伏的侦骑飞马来报,言突厥兵已全部退出太原。李渊微微一笑,手捋胡须说:“我知之矣。”
  文武官员一齐上来祝贺,齐赞唐公之德。去年马邑大败突厥,现在又智退突厥,使太原避免了劫难,成为乱世之中,最和平的地方。李渊的形象在文武官员和百姓中越来越高大,联想到“杨氏灭,李氏兴”的童谣、图谶,人们更是对李渊心怀敬畏。在讨论如何进行下一步行动时,李世民认为,若兵行天下,必须确保后方根据地太原的安全,而太原最大的威胁来自突厥。突厥控弦百万,十分强大,若一味与其对抗,以后仍然会麻烦不断,只有实行表面妥协和畏服的办法,才能确保太原的安全,确保起兵的顺利实施。
  大家一致表示赞同。李渊虽觉畏服突厥,会召来天下骂名,但眼下却不得不如此。于是修书一封,再遣刘文静出使突厥。
  信中李渊表达了自己欲取天下,向突厥屈节求和之意。并投其所好,言取天下后,除土地之外,货财宝物,任其所取。始毕可汗接信后非常高兴,对臣下说:
  “我知唐公是非常之人,果做异常之事。今上书恭维于我,我当从之。以求宝物。”为了表示向突厥的臣服,裴寂等人主张起兵用白旗,以和突厥的旗色保持一致。李渊认为太露骨,不同意,最后采用李世民的意见,一半是红,一半是白,“杂用绛白”,以表示既不纯属于隋朝、也不纯属于突厥。
  北连突厥,解除了后顾之忧,这时李建成、李元吉和柴绍也赶到了太原。李渊觉得正式起兵的机会到了,立即召开太原郡各级官员大会,会上,李渊言隋炀帝无道,致天下大乱,决定依伊尹放逐太甲、霍光废昌邑的故事,废隋炀帝而立代王。并传檄各县,克日起兵。
  文武官员都知道李渊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,尊隋是假,欲取天下是真。虽说如此,绝大多数人还都愿跟着李渊。听完李渊的号令,与会的官员爆出一阵欢呼声。
  李渊为人行事再好,也有人不买他那一套。起义檄文传到了西河郡(今山西汾阳),郡丞高德儒甘愿为隋炀帝尽忠,不听从李渊之命,且坚壁清野,与太原断绝交通。想在乱世之中,夺取天下,就不能怕打仗。李渊决定首先拿西河郡开刀。李世民自告奋勇,愿去打这起兵的第一仗。但李世民毕竟年仅二十岁,又是单独领兵攻城,李渊怕有什么闪失,派大儿子李建成与李世民一起去,并任命诚实稳重的新任太原令温大有为行军参谋。行军之前,李渊拉着温大有的手说:
  “我军兵马尚少,又多是新兵,无实战经验。此次又要攻城略地,非比平日打仗。我儿年少,派卿参谋军事,希望你用心而为之。这一仗关系重大,若赢了,帝业可成也。”
  李渊又勉励二子一番。李建成、李世民跪地明誓,表示“家国之子、忠孝在焉”,坚决完成任务,若有闪失,愿受军法裁处。李建成这些年在河东,也没有白混日子,平日也研习了不少兵法。今见军队多为新招募的兵士,训练还不到位,行军举止都没有章法,于是边行军,边教以军法。你别说,还真管事,部队行军的步伐整齐多了。行军时,李世民总是一马当先,走在队伍的前列,遇到危险,就挺身而上。每顿饭也与士兵一起吃,颇得人心。温大有又与李建成、李世民商议,约定部队对百姓要秋毫无犯。行军中,见果蔬,非买不食。遇到乡绅里老送牛酒,则婉言谢绝。这支部队虽然年轻,但却得到了老百姓的一致好评。得人心者得天下,年轻的李世民已深深地明白了这个道理。
  兵马顺利开到西河城下。李建成、李世民卸去铠甲,放下刀枪,空身至城下喊话,言明来意,做守城部队的思想工作,瓦解其战斗力。
  此时,隋炀帝无道,偏居江都,天下几乎到了无主的地步,守城的官兵也禁不住自己考量,想寻条明路。西河郡司法书佐朱知瑾心眼早活动了,暗地里组织一些亲信朋友,准备反正。
  高德儒高郡守执迷不悟,执意要当烈士,对着城下的李建成、李世民破口大骂,并令人放箭。兵无战心,箭矢也没有劲,纷纷射落在李建成、李世民的马头前。两人拍马回归本阵,李世民穿上铠甲,提着砍刀,对李建成和温大有说:“少跟他啰嗦,立即攻城!”
  一声令下,兵士们嗷嗷叫地扑了上去。飞梯刚搭上城墙,李世民第一个往上爬,兵士们见状,备受鼓舞,人人奋勇争先,守城之兵见状,没等攻城的人爬上来,便弃械逃跑。高德儒见大势已去,急忙和几个亲兵护卫一块,换上百姓衣服,窜向城中。李世民等攻城战士未受任何抵抗,便涌入城中,城门大开,李建成、李世民,温大有率一队兵士,直奔郡丞府,开府办公。坐在郡丞府的大堂上,李建成自然高兴,摸摸这,看看那,又万分遗憾地说:
  “没抓住高德儒,真是遗憾。”
  【注】
  豆豆网VIP作品,所有作品均已完结。将不定期进行免费连载(部分情节刪除)。
  需完整完结请点这里咨询客服>>>


立讯精密股票走势和K线图分析预测

豆豆小说:www.ddshu.net ;  02:www.ddd888.net ;  03:www.ddkanshu.com,请大家收藏备用
Stock Analysis - 豆豆言情 - 豆豆书库 - 豆豆言情小说网 - 股票分析 - 股票入门
CopyRight © 2022 本作品由豆豆小说阅读网提供,仅供试阅。如果您喜欢,请购买正版。